close

過《娜拉離開丈夫以後》這本書以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演出這個劇本啦!如果申請通過預計會在明年(2009)五月演出。詳細的時間地點會再公布。以下是我收集的情資。

摘自Amazon書店介紹:

娜拉離開丈夫以後--耶利內克戲劇集(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戲劇集)

內容簡介
本劇進述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但是劇中那種對於當下時間的超越,尤其是對未來的預見,則是可以通過人物的服裝稍加暗示的。
娜拉一定要由一個受過雜技訓練,而且會跳舞的女演員來飾演。她還應該能夠根據劇情的要求表演體操,做的時候是否專業並不重要,完全可以顯得笨拙一點。
艾娃的言行應該總是顯得有點兒冷漠和玩世不恭。


作者簡介
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當代奧地利女作家,1946年10月20日生於米爾茨施拉格,長於維也納,有猶太血統。耶利內克在教會幼稚園和學校度過了“非常壓抑”的 童年。她自幼就在維也納音樂學院接受音樂訓練。1964年耶利內克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戲劇和藝術史,後因精神狀況惡化而中斷學業。1969年以後,她投身 於當時的學生運動,並參與文學雜誌《手稿》的活動。
1971年耶利內克出色地通過了音樂學院的管風琴畢業考試,並於1974年和許恩斯貝格結婚。許恩斯貝格在六十年代曾為法斯賓德導演的電影作曲,後轉行為資訊工程師。耶利內克現在生活在維也納和慕尼克兩地。
耶利內克創作形式多樣,不僅包括詩歌、戲劇、小說,還涉及廣播劇、歌劇、電
影劇本等。她還從事翻譯工作,曾把湯瑪斯‘品欽、克里斯多夫•馬婁、奧斯卡.王爾德、喬治‘費多等人的作品譯成德文。
耶利內克先後獲得二十多種獎項,其中包括德國著名的海因利希.伯爾獎(1986)。

媒體推薦
書評
耶利內克代表著某種血淋淋的真實,而沒有任何文學虛構能夠比真實更
能觸及人的靈魂,雖然這種觸及可能極為令人不快。閱讀耶利內克,意味著
超乎一般的勇氣。
                                                     ——同濟大學德語系胡春春副教授

耶利內克的作品所批評的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無論在西方國家還是在
東方國家都存在著。比如說社會的不公平,男女的不平等,男人對女人的暴
力,等等……作為社會的一面鏡子,她讓我們更直接地看到了社會中所存在
的問題和缺點。
                                          ——奧地利駐華使館文化處主任菲嘉貝女士

她的小說和戲劇中各種聲部及反聲部在作品中流淌著、互動著,並以獨
特的語言激情揭露了社會陳腐的思想語言的荒誕和脅迫之力。
                                                                              ——瑞典文學院


編輯推薦
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克,奧地利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百餘年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第十位女性得主。她是當今中歐公認的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在奧地利享有民族 “文學良心”的獨特地位。本書是其戲劇集,在她的戲劇中各種聲部及反聲部在作品中流淌著、互動著,並以獨特的語言激情揭露了社會陳腐的思想語言的荒誕和脅 迫之力。



摘自SINA

美國美德劇院《娜拉離開丈夫以後》劇情介紹
(這應該是作家介紹+劇情簡介)


     作者介紹: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1946年10月20日出生於奧地利施蒂利亞州米爾茨楚施拉格市,奧地利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百餘年諾貝爾文學資歷史上第十位女性得 主。早年攻讀音樂、戲劇和藝術史,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以詩歌寫作走上文壇後,著力從事戲劇和小說創作,她是當今中歐公認的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曾獲得過 不來梅文學獎、柏林戲劇獎和萊辛批評家獎等諸多獎項,在奧地利享有民族“文學良心”的獨特地位。

她的代表作有《美好的時光》、《鋼琴教師》等。上世紀70-80年代,耶利內克撰寫 並發表了三部小說——《做情人的女人們、《美妙的年代》和《鋼琴教師》,征服了德國讀者。其中,《鋼琴教師》于2001年被導演麥克爾•漢內克搬上銀幕。 耶利內克經常因為作品中強烈的女權主義色彩和社會批評意識引發廣泛爭議。她以強烈的憤怒和激情批判了不敢正視過去歷史和現狀的心態。
2005年,《托特瑙山》、《我們是誘鳥,寶貝!》、《娜拉離開丈夫以後》等早期作品做為一個系列成套出版。

    劇情介紹:《娜拉離開丈夫以後》講述一個漂亮女工娜拉和一群圍著她打轉轉的男人的故事,娜拉出走回歸的過程中進行了一場愛欲歷險,最後又趾高氣揚的回到了丈夫身邊,耶裏內克為我們塑造了這樣一個女性的形象:頂天立地,同時又風情萬種。


美國美德劇院《娜拉離開丈夫以後》作品評論

    耶利內克的《娜拉離開丈夫以後,又名“社 會支柱”》這部風趣、扣人心弦、戲劇性很強的劇作,在首演後得到觀眾一致好評,格拉茨劇院的大廳上演這部劇作時場場座無虛席,而十年來沒有再次上演,其原 因不是因為對所有女劇作家的成見,而是在於這部作品本身;也許可以這樣斷言,在於這部作品挑釁性的攻擊,簡言之,是對“維護家長制統治”的禮俗的攻擊,在 於她那毫不妥協的口吻,辛辣尖銳的嘲諷,藝術家們也就是導演們不願意遭受的那種攻擊。耶利內克借被其他婦女控告為無政府主義、恐怖主義的娜拉之口,借“不聽話的”娜拉之口說:“女人邁出解放自由的第一步後,就不再招人喜歡了。那是聚集了沉默的力量向權力金字塔地基邁出的一步。”這表達了她是一個不安分的作家 。
耶利內克不僅僅要從內容上提出婦女“不聽話”的苛刻問題,而且也要做到形式上的自 由,不是對古典大師如亨利•易生(《玩偶之家》,1879年;《社會支柱》,1877年的拷貝,那是一部大型市民戲劇,在眾多小市民的自然主義續篇中生 存到今天。她的第一部劇作《娜拉離開丈夫以後,又名“社會支柱”》創作於1977年,1979年10月首演。撰寫這部作品的計畫時間則更早些。那時婦女運 動達到高峰,有眾多的女權主義的理論,在文學上有些或多或少成功的婦女傳記(比如薇蕾娜•史特凡的《蛻皮》)。耶利內克的作品就是屬於那個時代女性覺醒的 作品,它們喚醒希望,從任何角度講都將想像空間擴展到一個全新視野。耶利內克的作品還帶有譏諷的毒刺,主題和戲劇性上都不符合時代(女性也這樣認為,正如 許多關於這部作品的討論中提到的)的樂觀精神(更不符合戲劇多愁善感者的機會主義),但是今天看來這部劇作對“易生同名戲劇娜拉”狀況的分析則顯得更現 實,更準確。今天婦女運動的熱情和輝煌在無聊的工作程式中變為忙碌勞累,婦女們幾乎不再像1977年時那樣歡快,富於想像力,無拘無束和自信地面對來自全 球性的威脅。“社會支柱”——“資本就是最偉大的東西” 以潘興二世的獲勝向我們證實了這點。不同于易生的《社會支柱》,這些支柱在耶利內克的劇作中如 同現實生活中一樣沒有能力讓理智和道德說話。

     耶利內克的作品試圖講述從玩偶之家出走後,娜拉與環境和外界多層面的、經濟上的、傳 統的、生物的和情感的依賴關係。作者成功地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人物,同時還具有休閒文學中、電視以及雜誌上出現的無數畫面中的特色,也就是娜拉“自由”時代 的特色。娜拉的這些可能性同樣反映在艾娃身上,這個清教徒式的,異常清醒而又痛苦地受到其政治觀點折磨的艾娃,同樣也反映在林德太太身上,海爾茂用這樣責 備的語氣對她說話“林德,住嘴”。她是一個嘲弄地誇張感情、性變態、鞭笞他人的性虐狂的家庭婦女化身,但是卻在經濟上受制於人。

     娜拉“主動離開”丈夫,帶著“迷茫的情感” 遁逃到“一個職業”中去,但是不能長時間地保持易
生筆下那種理想的、英雄般的力量。耶利內克作品中表現了易生作品結尾時娜拉對未來的幻想得到了逐漸的、悲喜交加的消亡。她雖然將女人的、也就是母親“本能的”角色甩在後面(這正是受剝削女工們譴責她的),但受到渴望消費和渴望安定的引誘,以及她作為女 人“自然的”欲望的引誘,她還是完全禁錮在與男人結合,佔有男人,也就是婚姻(與魏剛)的需求中。她經歷了怎樣很快地從性欲發洩工具成為經濟效益的工具, 淪為性虐狂妓女的過程。她的故事在耶利內克劇中是對法西斯綱領中女性公民的一個比喻(第三場)。最終由於“小百靈鳥”非常熟知業務,因此不得不清除她的身 體和她的“小腦袋”。這一雙重的死亡意味著與海爾茂恢復舊婚姻。一個不幸的結尾。這部劇作提出的這些要求,不是婦女運動意義上的,不是無法解決的階級鬥爭 意義上的實證主義的表述,也不是男性和女性關係中角色再分配的實證主義的表述,作家既不是簡單地以奧古斯特•施特德貝格的模式將男女關係解釋為永遠的性別鬥爭,也不想命令男性下廚房。這些要求是:認清複雜的情況。這部劇本身以藝術的方式表現了這一態度。

     出品方介紹 德國海外劇團(GTA),現在柏林和紐約,1996年開展文化交流和美德藝術家間論壇。除了在柏林的GTA工作室裏開展的《對話文本》系列閱讀之外,公司 還在美國和德國製作了許多劇碼。1998、1999和2004年,GTA出品了“德國新聲”系列,將德國現代戲劇用英語表演給美國的觀眾。GTA將現代戲 劇看作是當代文化、政治和社會現狀的反映,以戲劇為通路,可以進行文化交流交換對現狀的看法,有助於推動文化的發展。


[sina:http://ent.sina.com.cn/j/2006-08-01/14471181439.html]
[amazon:http://www.amazon.cn/dp/zjbk1104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